• Home
  • 2003年,梅艳芳去世不久后,他的主治医生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了什么
  • 创意工坊

梅艳芳,这位香港娱乐圈的传奇人物,以她波澜壮阔的一生,影响了无数人。她在短短40年的生命旅程中,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辉煌与悲痛,成为了时代的象征。1963年10月10日,梅艳芳出生于香港旺角的一个普通家庭。她的家庭并不富裕,父亲早逝,母亲独自抚养四个孩子,勉强维持生计。梅艳芳的童年并不轻松,她从四岁半起就开始和姐姐梅爱芳一起上台演出,赚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。她们常常在荔园游乐场和夜总会等地方表演,童年时光几乎都在舞台和后台度过。由于家庭的困境,梅艳芳的学业也没有完成,她只读到中学一年级便辍学,早早接触到社会的底层,这一切的艰辛与压力,塑造了她坚韧的个性。

1982年,梅艳芳参加了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,凭借一首邓丽君的《风的季节》,一举夺冠,正式踏入歌坛。签约华星唱片后,她发行的第一张专辑《心债》获得了不错的销量。紧接着,1983年的《赤色梅艳芳》更是创下五白金的销量记录,特别是《赤的疑惑》让她迅速在乐坛崭露头角。她的音乐风格多样,从抒情歌曲到摇滚,从粤语到国语,她都能够驾轻就熟。1985年,梅艳芳发行的专辑《坏女孩》以72万张的销量,打破了香港唱片的历史纪录。她也因此成为乐坛的顶级女歌手,连续五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奖,1989年更是双双斩获金曲金奖与叱诧乐坛女歌手金奖,奠定了她在香港音乐圈的女王地位。

然而,梅艳芳的才华并不仅仅局限于歌唱。她在电影界也大放异彩。1983年,她参演了首部电影《慌失失》,并凭借1984年的《缘份》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。1987年,她凭借在电影《胭脂扣》中出色的表演,分别获得金像奖与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奖。她饰演的如花一角深深植入观众心中,成为经典之作。之后,她参演了多部影片,包括《英雄本色3》、《川岛芳子》、《审死官》和《东方三侠》,展现出多变的演技,既能演绎柔弱的角色,也能展现坚强的一面。2002年,她凭借电影《男人四十》获得长春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。梅艳芳是香港第一个同时拥有歌后与影后双重荣誉的女艺人,她的演唱会也创下了华人女歌手演唱会场次最多的纪录,共举办了292场。

除了事业上的成就,梅艳芳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。1980年代末,她成立了梅艳芳四海一心基金会,致力于教育和医疗项目的资助。1990年代,她捐款支援内地灾区,2003年SARS爆发时,她发起了1:99音乐会,号召香港歌手共同筹款,并成立了茁壮行动基金会,帮助受灾家庭。2000年,她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,2002年,她还获得了美国加州州长颁发的杰出慈善艺人奖。梅艳芳对后辈充满关怀,许志安、草蜢、何韵诗等艺人都是她亲自栽培出来的,她对郭富城、陈奕迅等新人也给予了很多帮助。

展开全文

然而,梅艳芳的健康状况一直是她人生中的隐痛。由于家族中有癌症遗传史,她的三姐梅爱芳、二哥梅德明以及大哥梅启明均因癌症去世。梅艳芳在2001年被诊断出子宫颈癌,虽是零期癌症,医生建议进行局部切除手术,但因工作繁忙以及想保留生育能力,她拖延了手术时间。癌症最终蔓延,到了2003年,梅艳芳的病情急剧恶化,她公开承认自己患癌,并开始接受化疗和电疗,但病情已无法逆转。

尽管健康状况堪忧,梅艳芳依然坚持完成了2003年11月的经典金曲演唱会,八场演出在红磡体育馆举行。那时她的身体极度虚弱,但她仍然披上婚纱登台,象征着她与舞台永远的结合。在演唱会之后,梅艳芳依旧选择了继续工作,去日本拍摄广告,但最终因为朋友和医生的劝告,她放弃了原定的拍摄计划。12月,她订立了遗嘱,25日陷入昏迷,26日开始接受止痛治疗,29日进入弥留状态。2003年12月30日凌晨2点50分,梅艳芳因癌细胞扩散导致肺衰竭,在香港养和医院去世,享年40岁。

梅艳芳的去世震动了香港娱乐圈,社会各界纷纷向她表达哀悼。她的葬礼于2004年1月12日举行,600多位艺人参加,刘德华、张学友等人担任扶灵人,场面庄重而感人。她的遗嘱中将遗产交由信托管理,每月给予母亲生活费,还资助侄子侄女读书。她的母亲在之后多次为了遗产向法庭提起诉讼,最后的判决是每月12万的生活费已经非常慷慨,这一事件也揭露了梅家内部的一些矛盾。

梅艳芳离世已经22年,但她的影响依然深远。她的歌曲《似水流年》、《女人花》和《夕阳之歌》成为了永恒的经典,许多人在听到这些歌曲时,依然会被深深触动。她为香港乐坛女性歌手地位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,她的舞台风格大胆创新,深深影响了后来的郑秀文、容祖儿等歌手。在电影领域,她的多变角色为女演员开辟了更多可能性。她的慈善基金会也依然活跃,持续为教育和医疗项目捐款。2014年,香港星光大道为她竖立了铜像,底座上刻着“香港女儿梅艳芳”五个字,刘德华亲自题字。

梅艳芳的一生,虽然短暂,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她的坚持、才华和善心,使她成为香港娱乐圈的永恒象征。她的故事,值得每一个人铭记,并从中汲取力量,珍惜生命,活得更健康、更充实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